查看原文
其他

【全球能源分析与展望】“煤降油稳气增”是全球能源大势

中国电力 2023-07-06

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中国能源报 Author 中国能源报


编者按自2016年起,国网能源院供需所每年中英双语出版《全球能源分析与展望》报告,滚动更新全球、大洲及主要国家在经济、人口、能源、电力、环境等方面的最新统计数据,总结发展轨迹、提炼短期特点;跟踪经济社会、能源战略、行业政策、技术效率等因素变化,滚动开展全球中长期展望;聚焦热点地区、关键技术、重大议题,开展专题研究。本专栏将围绕全球能源现状特点及发展趋势、世界能源展望对比分析、国际能源统计方法比较、主要国家能源转型启示借鉴、新冠疫情对全球能源发展的影响等议题分享工作思考与研究成果。

文章导读能源是经济发展与社会繁荣的重要支撑,能源贸易是全球治理与国际合作的重要组成。国网能源院《全球能源分析与展望》团队认为,中长期全球化石能源的供需变化及贸易流向将呈现以下特征:全球煤炭需求将在化石能源中率先达峰;石油在全球一次能源结构中的地位在短期内很难被撼动;天然气是唯一强劲增长的化石能源,其在全球一次能源中的占比将超过煤炭、直逼石油。

“煤降油稳气增”是全球能源大势

执笔人:李江涛、翁玉艳、单葆国

国网能源院

经济与能源供需研究所


1

煤炭消费率先达峰

      煤炭需求率先达峰,增长主要来自亚洲燃煤发电。全球煤炭需求将在化石能源中率先达峰,明显早于石油、天然气;增长的绝对重心在亚洲,重点领域是燃煤发电。从地区和国家维度看,受环境污染、气候变化、天然气竞争等因素影响,美国、欧盟等发达国家及地区煤炭需求普遍下降;以印度、东盟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煤炭需求较快增长,但这更多是价格低廉、储量丰富、技术成熟、用电增长等多重因素作用下的无奈选择;中国工业用煤大幅减少,煤炭消费主要由燃煤发电支撑,发展煤化工既是对丰富煤炭资源的充分利用,也是出于降低石油对外依存度的变通之举。

      煤炭生产明显分化,动力煤平稳扩张,炼焦煤有所下降。全球煤炭生产总体平缓下行,其中动力煤受发电需求增长而平稳扩张,炼焦煤、褐煤产量有所萎缩。从地区和国家维度看,亚洲既是全球煤炭的生产中心,也是全球煤炭的消费中心,甚至带动了澳洲、非洲、拉美、俄罗斯的煤炭出口;中国煤炭消费近年呈现萎缩态势,动力煤产量在煤电达峰前将平缓增长,炼焦煤产量将持续下滑;印度虽然大力提振本地煤炭生产,但受资源条件及基础设施所限,仍然无法满足需求的快速增长;在北美和欧洲,煤炭生产持续萎缩,这主要由于本地消费下滑、出口市场疲软、环境成本上升。

      国际煤炭贸易的增长核心是印度,出口格局略有调整。中长期内,国际煤炭贸易规模平稳增长,主要是满足印度、东南亚国家的发电需求以及印度的炼钢需求。在动力煤方面,印度、马来西亚、泰国、菲律宾、越南等国的进口需求大幅增加;欧洲进口规模持续下降;澳大利亚、俄罗斯、南非等国贡献大部分出口增长;印度尼西亚因自身需求增加导致出口减少。在炼焦煤方面,进口增长主要来自印度,中国、欧盟、日本、韩国等进口规模不同程度下降;出口格局略有调整,美国、蒙古国的出口规模有所减小,澳大利亚、南部非洲的出口规模有所增加

2

石油地位难以撼动

      石油地位难以撼动,中长期需求增长主要来自发展中国家。受交通和化工需求增长拉动,石油在全球一次能源结构中的地位在短期内很难被撼动。此外,全球化进程促进了国际商旅贸易的繁荣发展,航空、航运交通服务需求较快增长,目前还未看到被电气化的可能性,其能耗增长将主要由石油满足。从地区和国家维度看,经合组织国家的石油需求已在21世纪初达到峰值,之后受燃油效率提升和交通电气化进程推动持续下行;非经合组织国家石油需求将平稳增长,主要受交通运输、非能利用、建筑用油等驱动;中国有望用十年左右的时间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消费国,达峰时间和峰值规模将由人口峰值、汽车拥有量、燃油效率、交通电气化等因素决定。

      近中期非常规油品开发异军突起,远期仍需欧佩克发挥基础支撑。从地区和国家维度看,出于能源独立的国家战略考虑,及国际原油价格波动上升的预期带动,美国投入大量资金从事页岩油的勘探开发,其产量在未来十年有望强劲增长;拉美地区盐下油亦有所增长;亚洲原油产量持续下滑,主要受资源禀赋影响。从占比看,非欧佩克国家占国际石油市场的份额在近中期有所增加;但2030年前后,随着页岩油产量增长的放缓及欧洲原油产量的萎缩,欧佩克国家得益于丰富的资源储量及充裕的生产能力,将逐步夺回丢失掉的份额。

      亚洲需求增长与北美生产增加重塑国际原油贸易格局。中长期内,经合组织国家原油进口规模将稳步减少,一方面是由于欧洲需求平缓下降,另是由于北美生产持续增加;而包括中国、印度、东盟等发展中国家和日本、韩国等发达国家在内的亚洲对国际原油贸易格局的影响越来越大。从贸易流向看,中东、非洲仍将提供亚洲大部分的原油进口,而北美、中亚、东欧将积极加入到对亚洲市场份额的争夺;北美在不断减少从拉美、中东进口原油后,甚至开始向欧洲出口;欧洲进口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,呈现出中东、非洲、东欧、中亚、北美“群雄逐鹿”的局面。

3

天然气增长强劲

      天然气市场广阔、增长强劲,在全球能源中的地位不断提升。天然气是唯一强劲增长的化石能源,其在全球一次能源中的占比将超过煤炭、直逼石油,主要由燃气发电、工业制热、建筑采暖、烹饪炊用等拉动。从地区和国家维度看,中国天然气需求快速增长,主要由工业“煤改气”、居民清洁取暖等政策驱动,更多是从天然气便捷高效、环境友好等角度出发;印度天然气消费值得期待,其增长或与中国旗鼓相当;中东天然气消费亦大幅增加,一是让出更多石油以扩大出口,二是发展化工产业以促进就业;美国页岩气革命方兴未艾,天然气有望成为第一大能源品种;日本天然气消费持续萎缩;欧盟天然气消费或在十年左右的时间内达峰下行。

      全球天然气开发热情高涨,有遍地开花之势。虽不可避免受国际原油价格波动的影响,全球天然气生产在中长期内有望保持较快增长。在北美,美国页岩气增长势头强劲,加拿大西部液化天然气项目进展顺利;在中东,天然气产量将逐步提升,不仅能满足本地需求,其出口规模还不断扩大;在俄罗斯,北冰洋沿岸及东西伯利亚的天然气开发得到广泛关注和大量投资;在亚洲,中国、印度也努力加大本地天然气开发以满足不断增长的本地需求,但资源开发难度较大、产量提升前景不明;在非洲,天然气开发在满足本地需求增长之外,新的液化天然气项目还促进了出口。

      国际天然气贸易将是管道与液化“平分天下”。全球液化天然气贸易规模将持续快速增长,对管道天然气贸易的主体地位形成有力冲击,未来或形成“平分天下”之势。美国、加拿大、澳大利亚的多个天然气液化项目建成投产,促进了这些地区出口的持续增长;而俄罗斯、中东仍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气出口地;欧盟、亚洲是全球天然气进口的“双核”,在东南亚及东亚沿海,多个液化天然气收储站正在火热建设。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天然气进口国,未来将通过“陆上+海上”双管齐下的方式来保障供应,“陆上”指来自俄罗斯、中亚的管道天然气,“海上”指来自于北美、澳洲、中东的液化天然气。



专家介绍


李江涛,博士,高级研究员,高级工程师。长期从事电力经济分析、电力供需预测、中长期能源展望、国际能源统计等领域研究咨询工作。牵头承担多项重大研究咨询课题,曾获国家能源局软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、国家电网公司科技进步奖、国家电网公司软科学成果奖等。工作以来,发表内参专报30余篇、期刊报纸60余篇。主笔编著《全球能源分析与展望》年度报告(中英双语),牵头运营《电力供需研究》微信公众号。曾获国家电网公司优秀共青团员,国网能源院青年岗位能手、先进工作者、优秀课题负责人等荣誉称号。

翁玉艳,国网能源院经济与能源供需研究所研究员,管理学博士。主要从事能源与电力供需展望、低碳发展与碳市场、能源系统分析模型等领域的研究咨询工作。负责或参与国家能源局、国家电网公司等单位委托的重大课题10余项;编写出版《全球能源分析与展望》(中英双语)等著作、发表SCI/EI/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;获得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科技进步奖多项。

单葆国,国网能源院副总经济师兼经济与能源供需研究所所长,教授级高级工程师,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,国家注册咨询工程师,国家电网公司规划计划专业领军人才,国家电网公司重点实验室(电力供需研究实验室)负责人,经济与能源供需分析预测技术攻关团队负责人,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智慧用能与节能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。长期从事宏观经济运行、能源电力供需分析、节能及电力需求侧管理、能源经济等领域的研究与咨询工作。承担了国家能源局、国家发改委、国家电网公司等单位委托的重大课题,多项研究成果获得中国电力科学技术进步奖、国家能源局软科学优秀成果奖、国家电网公司科技进步奖等。共发表文章150余篇,出版专著2部,参编培训教材2部,拥有发明专利1项,发布团体标准2项。曾获得国家电网公司抗震救灾先进个人、电力市场分析工作先进个人、信息工作先进个人、品牌建设先进个人,国家电网公司劳动模范、最美国网人之敬业楷模等荣誉称号。

团队简介国网能源院经济与能源供需研究所(简称供需所)是一个具有优良历史传统的研究所,前身是国电动力经济研究中心电力市场研究所(1999年成立),2006年更名为电力供需与节能研究所,2009年更名经济与能源供需研究所。主要负责宏观经济、能源电力供需、电力需求侧管理、电能替代、电力营销等领域的研究工作。

      供需所内设宏观经济研究室、电力供需研究室、节能与营销政策研究室,专业覆盖宏观经济、能源经济、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、技术经济等。共有24名员工,平均年龄33岁,其中博士18人,具有高级职称18人,1人获国务院特殊津贴。曾获得“国家电力公司先进集体”、“国家电网公司先进集体”、“国网能源院先进集体”以及“课题攻关党员创新团队”等称号。



 往期回顾 


【能源电力供需分析预测】能源经济分析需要新理念

【全球能源分析与展望】谈及世界能源展望,我们用情景想说什么

【能源电力供需分析预测】中国电气化水平国际比较及发展趋势研判

【能源电力供需分析预测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电装机增长分析

【宏观经济分析预测】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经济和主要行业的影响——基于动态GTAP模型的分析

【宏观经济分析预测】国家电网全力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

【能源电力供需分析预测】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东部城市用电现状分析

【宏观经济分析预测】电力经济价值测度的思路和方法

【能源电力供需分析预测】我国电力弹性系数与工业化阶段关系


编辑:杨彪

审核:蒋东方

声明

根据国家版权局最新规定,纸媒、网站、微博、微信公众号转载、摘编《中国电力》编辑部的作品,转载时要包含本微信号名称、二维码等关键信息,在文首注明《中国电力》原创。个人请按本微信原文转发、分享。欢迎大家转载分享。


关于我们

     联系电话:   010-66603802(编辑)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010-66603801(发行)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010-66603587(传真)        邮    箱:  zgdl@sgeri.sgcc.com.cn        网    址:www.chinapower.org


     官方微信号:ELECTRIC-POWER

        主办单位: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    中国电机工程学会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